周一 至 周六
9:00早上 - 5:30下午郵箱
service@desunep.com聯系電話
0663-8854140“2017年第三屆全國工業廢水近零排放高端論壇”近日在湖北省武漢市召開。哈爾濱工業大學教授韓洪軍在會上表示,目前煤化工企業達到環保要求實現近零排放的工程很少,急需治污技術。
“當前,廢水近零排放還沒有統一的標準和技術規范、系統運行穩定性不高、運營成本高、生化污泥及結晶鹽處置難度大等問題,已成為產業化推廣應用的主要障礙。” 韓洪軍認為。
相關資料顯示,針對工業廢水“近零排放”的處理,國內普遍使用的是蒸發結晶的傳統技術,處理工業廢水的投資較大且成本較高,處理工藝尚需完善。
中海油總公司安全環保處處長朱生鳳認為,在我國現行的政策背景下,并沒有給工業廢水近零排放提供足夠的強力保障,再結合較低的工業用水定價、排污收費和急需完善的監察制度,企業主動實現近零排放的動力遠遠不夠。
他呼吁,相關部門盡快建立環保技術評估制度,定期更新技術指南,營造公平探討的學術氛圍,推進工業廢水處理新技術的研發推廣。同時,加強環境監管和執法力度,一旦發現排放不達標、數據弄虛作假的,分清責任后要嚴加處罰。
中國化工學會工業水處理專委會主任委員、國家工業水處理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副主任滕厚開認為,工業企業不應盲目追求近零排放,要結合自身需求和實際情況進行近零排放的實踐。
目前,實現近零排放的工程雖少,但也有好案例。比如,2012年,哈爾濱工業大學的中煤圖克煤化工廢水處理技術獲得了國際水協應用研究領域項目創新獎。這一工程運行至今的26個月內,全廠沒有廢水排放口,全部廢水處理回用到原水系統統一調配,工程實行全封閉,無異味產生。
今年年初,北京沃特爾水技術股份有限公司承建的華能長興電廠脫硫廢水近零排放項目,幫助華能長興電廠實現了這一目標,即脫硫廢水接近100%回用,水中的雜質以污泥和結晶鹽的形式分離出來,并可以通過進一步的加工得到循環利用。